我家讓愛上餐桌

煮飯、晚餐、發現、愛

愛團015期故事長秀芬

煮飯從我理解人生中有煮飯這件事開始,就覺得那是媽媽要做的事。我的母親也盡責的煮了很多年的飯,從要生火的灶,煮到煤球、電爐、瓦斯爐的時代,母親俐落的廚房身手,把3個孩子養大。3個孩子卻從來沒想到要煮頓飯給母親吃,包括唯一的女兒—我,壓根沒想過要煮一餐給媽媽吃。 煮飯這件事跟我會有關係,是直到當新嫁娘的第七天,婆婆在廚房裡跟在旁見習的媳婦說:「明天開始就讓妳來煮了!」所以,煮飯對我來說就是責任,常常只想著把飯菜煮出來就好,美食佳餚是屬於〝傅培梅〞級人物的事。對於吃東西,我不太挑剔。 晚餐從小到19歲離家唸書為止,印象中一家5口甚少一起圍在桌邊吃晚餐。爸爸媽媽為了賺錢,響應了〝家中即工廠〞的台灣經濟起飛政策。媽媽匆忙的煮完飯,也不知有沒有吃,就叫我們小孩吃飯,爸爸即使在家,也是快速的吃完飯又去做活了!我的2位哥哥吃飯也是超快的而且食量很大。我應該也吃得不慢,要不然是搶不到飯菜吃的,所以,小時候不知道什麼叫做挑嘴。長大自己當了媽媽後,面對超級挑嘴的老二,真想跟她時空對調一下。寫文稿的此時,我的腦海裡出現一副畫面,我和哥哥們站著端著飯吃的時候居多,不是被罰站,應該是學父母的---吃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有了力氣再繼續做活。後來家中有電視後,便會端著飯跑到電視機前面邊看邊吃。肚子餓了就要吃飯,吃飽就是一餐,何謂美食?何謂親子溝通?那是小時候從沒想過的字眼。

發現

把煮飯當責任來做,就像小學生把功課當必須來看待,容易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容易累積勞累的情緒,無法感受生命中應該能出現的溫暖喜悅!

匆忙的晚餐文化是會傳承,而且不只出現在我的娘家、夫家,在外面餐館也時常看到一家4口默默用餐的畫面。當我覺得該是改變的時候,會在圍桌吃飯時找話題聊天,結果是外甥跟我說:姑姑,你好像也蠻愛講話的!女兒跟我說:媽媽,妳的話很多ㄝ!

當台灣大環境進入經濟改善、當電腦進入尋常百姓家…,時代真的不同了!煮飯與晚餐的內涵也到了向上提升的階段。

看到作家蔡穎卿說:「我一搬進新家,就把餐廳搬到這個全屋景觀最好的角落,因為餐桌才是我們一家集會的重地。」「我知道,在那無數美好的黃昏裡,如果沒有了被視為非常重要、持續進行一如美好儀式的相聚,我們所錯過的一定不只是一餐飯而已。」

看到作家張大春回答讀者的問題時說到:「在我自己家裡,就只有一樣跟許多人不同,那就是我們有長達兩個小時的晚餐時間。全家一起說話。大人孩子分享共同的話題。有很多時候,我會隨機運用當天的各種話題,設計孩子們能夠吸收而且應該理解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在提出那學習的問題之前,我並不知道他們想學什麼?不想學什麼?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重要的不是中文程度、或任何一科的程度,重要的也不是哪一本書、或哪些是非讀不可的好書,重要的是你和孩子能不能一頓晚飯吃兩個鐘頭,無話不談---而且就從他想學說話的時候開始。」

兩位作家之所以有這樣的態度與做法,跟他們原生家庭與經濟能力有很大的關係,但更大的重點是他們願意用愛的心去經營家庭的晚餐。

人說:如果你已經錯過天邊的彩虹,那麼,不要再錯過腳邊的玫瑰花。是啊!我曾錯過的家庭經營時刻已如消失的彩虹,現在,當捧起玫瑰花聞花香,經營接下來許多愛上餐桌的日子!雖然沒有蔡穎卿媽媽美好的身影與精緻,沒有張大春爸爸說文解字的能力,沒有愛團故事長們可愛的晚餐情景。但是,用愛經營的心,即使今天沒被孩子所體會,起碼也讓他們的回憶裡有媽媽的味道與身影!

015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