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讓愛上餐桌

重新省思餐桌的定義

愛團001期故事長玉子

我是個老外(外食族),要我來寫「我家讓愛上餐桌」真的很難。在結婚前跟家人住時,就因為讀夜校,所以白天上班,晚上讀書,很少能跟家人一起用餐。結完婚後,我也不會想說要改變這個習慣,那時雙薪又沒小孩,回家總是一個人,偶而會在假日 時才跟 先生一起用餐,不過也是吃外面,真的是習慣了>”<

原本孩子都是給桃園爸媽照顧的,後來孩子回台北上學念幼稚園,就把餐廳改成他們兄妹兩個的房間,從此餐桌就在我家消失了,反正都是外食嘛,有沒有這餐桌,對我們而言早已無所謂了,甚至不知道它有多重要!曾經在國小志工親職講座時,聽到營養師的分析,才驚覺自己好像根本沒做好盡責的媽媽,自己老外就算了,孩子那麼小,長期吃外面也不太好。所以開始試著去煮,可是上了一天班趕回家都已經七點左右,再去廚房打了一戰,只為了一大二小的晚餐,然後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小孩也早已超過晚餐時間,吃起飯來只不過是在趕場罷了,最後還要趕著陪孩子做功課到十一二點,其實真的很累,壓力也很大。當壓力出現時情緒是很難控制的,結果家人一起在家用餐的結果,就是搞得人仰馬翻,整個氣氛不對,我緊張孩子更緊張,最後決定還是繼續當老外好了,至少可以省下兩個小時的用餐時間多陪孩子讀書,畢竟兒子的慢學習是得靠耐性和時間去陪伴的,至於餐桌還是讓它在外面流通好了,簡單的三十分鐘用餐時間,不一樣的餐桌,一樣的是與孩子聊聊學校的事情及情感交流。

去年公公開始從新竹上台北,由先生及兩位哥哥輪流照料,老人家不喜歡外食,所以我家只好將客廳的茶几當成了現成的餐桌,而且還是理所當然的吃飯配電視耶!這是先生的習慣。剛開始想趕回家做晚餐,但回到家公公早已經大略都準備好了,這才發現家中有個人幫忙做晚餐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為了不讓老人家太辛苦,在我上班前都會先把食材都準備好再出門上班,回家來得及就炒,來不及就讓老人家當做運動吧。(唉!我只能這樣想了。) 在公公來住的兩個月是我們家唯一不當老外的日子,但是餐桌上用餐的品質一直是我很不滿意的地方,想想邊看電視邊批評的環境能有什麼品質好言,目前正努力溝通中。哥哥也國三了,為了要上高中體育班,最近都在做跆拳道集訓,已經有好一陣子沒跟他一起用餐了,希望這個過渡時期快點過去,已經習慣了與孩子一起用餐,少了他還真的有些許的不習慣及不捨。

這次全家盟推的「讓愛上餐桌」的運動對我的衝擊很大,看著活動官網上的「親子美味新關係」文摘以及志工們分享的「我家讓愛上餐桌」文章,除了讓自己回想起以前小的時候全家幸福用餐的情景外,也發現了自己一直以來忽略掉的家庭生活教育:「一張餐桌」它該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地方,在享受美味中,全家人聊聊天談談心,讓家人的愛在餐桌上流動。其實家中的孩子並沒有夜輔問題,所以好好坐下來吃ㄧ頓有意義的晚餐在我家我想一定可以做到的,至少在客廳的茶几上用餐時,可以試著改放輕鬆音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晚餐的菜單,現在女兒也大了可以練習一起烹煮,讓她也來參與晚餐的製作,看來我家讓愛餐桌這件事可以從今年開始做起,好好學習如何「三心二意」讓愛上餐桌~希望在明年的愛你一輩子家庭日~我家會有很多很棒的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