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美味新關係
富裕國家養出貧窮兒?/游姵瑜(卓越雜誌)
文/游姵瑜
美國爸媽 無暇與小孩共進晚餐
在以往的美國電影中,常常可見的畫面就是一幅全家人一起用餐、享受親子時間的溫馨場面,顯示美國家庭習慣在用餐時間和子女們聊聊最近的交友情形以及課業問題,在言談中,父母常以過來人的身分適度給予一些「feedback」(言語上的回饋),將用餐時間視為是全家人不容缺席的神聖時刻。
但曾幾何時,這些美國影集裡的溫馨鏡頭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對父母咆哮、大喊「你們不瞭解我」旋即揚長而去的畫面,這凸顯出美國家庭已出現親子疏離與無暇教育的問題。
美國父母習慣以「和孩子當朋友」的教育方式,化解兩代隔閡,但美國父母清一色都是工作狂居多,在時間就是金錢的速食年代裡,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和教養固然有多種方法,但是陪伴孩子共度「日常生活」才是最珍貴的。美國專家認為,教育不用捨近求遠、花費力氣去找家庭教師和好學校,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固定家庭聚餐時間,每天一個小時,不僅能潛移默化,培養孩子走上成功之路,還能使家庭關係更為和睦。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結果顯示,在發達國家中,美國兒童和家人一起用餐的比例最低,在15歲的同齡孩子中,只有65%的人每週有幾次和家人一起吃正餐,遠低於義大利和法國家庭每天陪孩子用餐次數將近百分百的比例。
在名為《家庭聚餐的神奇力量》一書中,作者馬裡亞姆‧魏因施泰因即強調,和家人一起吃飯是每名家庭成員在一天中的精神支柱,孩子應該知道,「家在那裡,而你是其中一員。」有些美國父母為了孩子能考上好大學而強迫他們過度學習,或父母為了求職場表現能晉升加薪,超時工作而導致家庭關係僵化。但究其問題根源,其實都來自家庭溝通時間不足,如果能將餐桌視作無形的課桌,像在課堂中一同輕鬆對話,相信無論是哪一國家的親職父母,都能勝任愉快。
(圖文摘錄自卓越雜誌 vol.272, 13 Apr, 2007) http://www.ecf.com.tw/OldMg_Detail.php?om_id=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