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美味新關係

餐桌,是愛的平台/陳木城

by 陳木城(作家、生態工作者、退休校長)

兩次從職場上退下來,家裡的人都以無比興奮的心情歡迎爸爸回家。上班與不上班最大的差別,是爸爸能不能回家吃晚餐。

以前,內人會提醒我:要回來吃飯,要先告訴我。

現在,內人會提醒我:如果有行程,不能在家裡吃飯,要先讓家人知道。

內人是一個非常重視家庭生活的人,堅持執行全家人一起吃飯的神聖指令。所以,即使上班的三十幾年的期間,再晚,我還是回家吃晚飯。內人會幫我熱飯,孩子會一個個從房間裡出來,坐在餐桌上陪爸爸吃飯,往往一場熱烈的交談就開始了。這樣的餐聚,把全家都緊緊的凝聚在一起,讓我有回到家的感覺,忘卻了工作的忙碌、辛苦和壓力。

我也發現,家裡的孩子也都有強烈的向心力,每個孩子一下課都是歸心似箭,一下課就打個電話回家,一上車再打一通電話回家,快到家了又打一通電話回家。三個小孩都從不補習,也不參加學校的課輔,甚至留校自習也都拒絕了。當時老二是班長,學校的晚自習他也不參加,怕老師有一些誤會,還特別要我寫封信向老師婉轉說明。由於我們家的「核心價值」是如此堅定,孩子的家庭觀念非常堅強,連學校的營養午餐也不參加,要吃媽媽準備的便當,甚至有免費的午餐也拒絕了,堅持吃自己家裡的便當,孩子毫無外食的習慣。多年來,這已經成為我們的「家庭文化」,孩子一個個長大了,我們家當然沒有輟學的問題、翹家的問題、功課的問題、情緒的問題、和同學相處的問題、家人溝通的問題。

學校工作30年的經驗,告訴我,學校裡兒童教育的問題,大部份來自家庭的因素,單親家庭、隔代教養,不一定是問題,問題的核心還是來自家庭功能失能。主要是家庭結構的崩潰,顯性的如單親、隔代,更多隱性的問題如:父母晚歸的旅館家庭、不開伙的無廚房家庭、夫妻爭吵的無愛家庭、父祖失和的斷代家庭、職業焦慮的無薪家庭、價值錯亂的無賴家庭,這些家庭外在形式的分裂,內在功能的喪失,大人社會的紛紛擾擾,爭爭吵炒,疏離冷漠,分崩離析,使得一個家根本不像一個「家」了,簡直就是「家破人亡」,而「家破」了是大人弄破的,「人亡」卻往往是由孩子來承擔,小孩子不但先死,而且死的最慘。

社會運動往往最能反映當時的社會問題。家長團體成立的「愛你一輩子」守護團,推動的「讓愛上餐桌」,旨在挽救現代的「家庭危機」,因為現在的社會問題、治安問題、教育問題,絕大部分都來自家庭問題,而家庭問題則聚焦在「愛的問題」,對長輩的愛,夫妻間的愛,對孩子的愛,如果都出了問題,這個社會怎麼會沒有問題?

家,是愛的基地。鞏固好家庭的基地,最重要的是先建立起一個分享的、互動的、交流的、溝通的、快樂健康的平台,這個平台是開心的、用心的、貼心的餐桌,讓每一個家裡的人都回到餐桌上,一起吃飯,一起談話,一起交流生活的點點滴滴,分享彼此的愛,把愛端上餐桌,全家一起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