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空煮晚餐?早餐效果一樣好
(商業周刊 第1173期 撰文者:賴寧寧)
家裡不再只是睡覺的旅館
一個每天回家已經八點的雙薪家庭,晚餐很難有品質,但是有很多彈性方式,也可以讓全家人體會一起用餐的美好。
台灣雙薪家庭比重越來越高,回家「煮晚餐」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任務,但,有心的父母懂得利用早餐、假日時段,讓全家人圍繞在餐桌旁。
SOHO族、專職活動企畫的陳鴻鈞和任職金控的太太,每天從早忙到晚,回到家都超過八點,根本不可能煮晚餐,兒子在安親班打發晚餐,女兒放學到保母家吃飯、洗澡,一家人回到家,只能睡覺。
兩年前,陳鴻鈞擔任醫院志工時,學到「早餐像皇帝、午餐像平民、晚餐像乞丐」的觀念,於是運用這個觀念,將「晚餐」挪到「早餐」。
為了幫小孩準備「皇帝般」的早餐,陳鴻鈞夫妻晚上便準備好隔天的早餐食材,太太出點子,他負責採買。早上五點半起床的他,先把該熱的食物拿出來熱,六點叫醒孩子,吃完一頓豐盛的早餐,七點十分再出門上學。
以前全家早餐在早餐店解決,隨便就混過去,現在,每天一早小孩享受到豐盛的一餐,家裡氣氛變得不一樣,有時假日去外面吃飯,吃到喜歡吃的食物,全家會一起研究這道菜怎麼做,下次利用假日,讓小孩變成主廚,自己動手做。現在,他國一的兒子會炒菜,小二的女兒自己洗便當,全家人情感在早餐中更緊密連結。
不看電視吃飯,交流更多
另一個例子是上班族梁蕙芳,她家住桃園,在台北上班,每天通勤時間三小時,要煮晚飯「絕對不可能」;小三的兒子、小一的女兒,每天放學便到公婆家報到,等八點多父母來接,日復一日。
因為用不到,梁蕙芳家裡沒有餐桌,一回家,全家都盯著電視「休息」,甚少溝通,假日也是坐電視機前面吃飯。
兩個多月前,家裡小整修,梁蕙芳發現鋼琴旁有個空間,於是,她把和室桌拿出來,再把婚後從來沒有點亮過的一盞燈擺上,一個讓全家人相聚的餐桌出現了。
現在,八點過後回家,梁蕙芳開始煮自己吃的晚餐,兩個小孩則跟在旁邊一起吃消夜;一到假日,先生也下廚煎自己喜歡吃的牛排,一家人圍在小餐桌旁邊,邊吃邊聊。沒有電視的一餐,小孩變開心,全家互動變多,而梁蕙芳因為另一半參與家事,變得輕鬆了。
短短一個多月,一張餐桌改變了一個家,這,就是餐桌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