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扮家家酒 如今,開餐廳

(人間福報/投書, 2010-5-11)

全國家長聯盟要在本月十五日「國際家庭日」,推動「孩子回家吃晚餐」運動,希望孩子的晚餐不要全在安親班或補習班度過,能與父母一起用餐,享受親子相處時間。

「孩子回家吃晚餐」運動究其本質,就是希望「爸媽回家吃晚餐」,這本是家庭基本的「事實」,如今卻變成「奢求」,而需要當成「運動」去推廣,確實令人遺憾。

過去曾推動「爸爸回家吃晚餐」,是因爸爸常需加班、應酬,較少回家吃晚飯,如今雙薪家庭,媽媽也要扛起家庭經濟重擔,無法陪孩子吃晚飯,這是社會、經濟結構改變的關係,爸媽也有苦衷。

筆者童年時,姊妹常玩「扮家家酒」遊戲,就是扮演媽媽,煮飯、整理家務、帶孩子,小女孩的玩具多半就是一套「煮飯玩具」、一個洋娃娃。

如今我的女兒卻是玩「開餐廳」遊戲,同樣有「煮飯玩具」,卻是扮演服務生「點菜」,問爸媽「客人」:「請問要點什麼?」

理由很簡單,現代小家庭常不開伙,都到餐廳解決,原因包括媽媽也要上班,來不及回家煮晚餐,或小家庭不好買菜炊煮,叫外食比較方便,所以小女孩學到的不是「扮家家酒」,而是「開餐廳點菜」。

在社會、經濟結構沒有改變前,要求「爸媽回家吃晚餐」,是有困難,當然十五日當天回家吃晚餐,沒太大問題,但「一天回家吃晚餐」,只有象徵意義,並不能改變什麼。

而且,推廣「孩子回家吃晚餐」的結果,可能是爸媽叫外食、買便當「全家一起在家吃晚餐」,恐不符推動這項運動的宗旨了。

陳支平(基隆市/上班族)

引用: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81127